9月19日,企查查APP显示,近日,在苏州叠纸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、上海暖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与祖龙(天津)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中,祖龙方被强制执行15万元,执行法院为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。据悉,该案从去年3月至今年8月经历一审、二审。
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,持续一年多的叠纸诉祖龙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,于2025年8月终审落锤,江苏省中级人民法院判决维持一审判决,认定祖龙构成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,判令其向叠纸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共计15万元。
江苏省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二审判决,维持一审原判,认定祖龙构成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,判令其向叠纸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共计15万元,后祖龙因到期未履行,被申请强制执行。与此同时,祖龙此前反诉叠纸不正当竞争的案件已于2025年9月主动撤诉,意味着这场行业瞩目的法律交锋暂时告一段落。
叠纸终审落槌,祖龙赔钱又撤诉
叠纸与祖龙的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始于2024年1月。当时,叠纸通过监测发现,祖龙在微信广告平台中将“闪耀暖暖”“无限暖暖”“奇迹暖暖”等叠纸旗下注册商标设置为搜索关键词,用于推广其自研手游《以闪亮之名》。
当用户在微信平台搜索上述关键词时,系统会优先展示祖龙游戏的广告内容,客观上导致部分用户产生混淆,误认为两者存在关联。基于此,叠纸于2024年3月向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,指控祖龙侵犯其商标专用权并构成不正当竞争,要求对方停止侵权、赔偿经济损失并公开澄清。
庭审过程中,祖龙辩称相关关键词设置由外包投放公司操作,并提出可能存在平台算法自动匹配的情形,主张自身并无主观侵权故意。但腾讯公司作为微信广告平台的运营方,向法院出具《情况说明》,证实涉案关键词均由祖龙主动添加,平台未进行任何编辑或干预,从而排除了技术自动匹配的可能性。
法院经审理认定,祖龙的行为构成商标侵权,并违反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中关于禁止误导性宣传的规定。2025年3月31日,一审判决判定祖龙赔偿叠纸经济损失共计15万元。
将竞品商标设置为搜索关键词的“流量劫持”隐性使用行为,相比直接冒用商标的显性侵权更具隐蔽性和取证难度。立案后,祖龙虽主动下线相关广告,后又以不正当竞争为由诉叠纸侵权。
据记者从知情人士处了解,该案终审结果已出炉,法院维持一审原判,祖龙最终被判赔偿15万元。此外,祖龙后续诉叠纸的其中一起诉讼也已于2025年9月主动撤诉。至此,叠纸在这场持续一年多的法律纠纷中获得全面胜利。该结果不仅体现了叠纸的决心,也展现出中国游戏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意识提升与实际行动。
行业不正当竞争频发,司法划出红线
叠纸与祖龙的纠纷案并非个例。近年来,随着游戏市场从增量转向存量,部分厂商面临买量成本高、转化率低的“流量焦虑”,进而通过不正当方式争夺用户,扰乱了市场秩序。
此前,米哈游诉拼多多不正当竞争案终审判赔100万元。拼多多在未获得授权的情况下发布《原神》游戏主题任务,招募短视频博主进行商业推广,挂载“1元抢一万原石”链接,引导用户下载拼多多App。拼多多因对米哈游商誉造成影响而被提起诉讼。
有专家指出,游戏厂商通过擅自使用他人关键词进行推广的行为,虽可能在短期内带来流量,实则损害行业健康发展。游戏宣发的核心竞争力应依靠创意和技术投入,此类投机行为长期来看将抑制创新积极性,导致产品同质化与用户体验下降,最终破坏市场生态、损害玩家利益。
长期以来,司法实践判赔额偏低等问题,使部分企业在面对侵权时望而却步。值得关注的是,相比2022年类似案件中侵权方仅被判赔3万元,叠纸诉祖龙一案中,后者被判赔15万元,可看出司法判赔额度呈上升趋势,司法实践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惩戒力度正逐步强化。
从监管与立法层面看,网络空间竞争秩序持续完善。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早已将网络不正当竞争列为重点整治领域,2022年修订的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新增“网络专条”,明确禁止流量劫持、恶意干扰等行为;2024年修订草案进一步将违规数据爬取、利用平台规则实施恶意交易纳入规制范围。
抵制不正当竞争,亦成为中国游戏产业的共同呼声。叠纸此次通过法律途径,不仅维护了自身品牌权益,也为行业划清了不正当竞争的法律红线,传递出“原创值得保护,侵权必遭反制”的清晰信号。